高考志愿填报、大学专业库、高考问答欢迎您!
高考志愿填报、大学专业库、高考问答

关注微信

联系电话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 > 志愿填报

高考志愿填报窍门技巧

来源:网络

时间:2024-01-29

阅读数:

高考志愿填报窍门技巧

高考志愿填报窍门技巧,怎么选学校

要想报好志愿,首先得搜集信息和资料,做到知己知彼,才能有的放矢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志愿填报窍门技巧,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。

高考志愿填报窍门技巧

1、从考生名次到位次

新高考模式下,高考生不分文理科和批次,将会按照考生必考+选考的总成绩进行排名,每位考生多会拥有一个“位次号”。

如果两位考生总成绩相同,就会按照文化总成绩、语文数学总成绩、数学或语文单科成绩等高低进行依次排序。但位次号不同于名次号,考生在使用时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差距。

2、从分数到兴趣导向

考生在填报志愿之前,要了解所有能影响个人发展的因素,主要有考生的性格特点、发展机遇、家庭条件、综合能力、身心状况等方面。

可以借助比较有权威性的测评软件,对自己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估,之后再划定所选的大学专业范围。

新高考填报志愿的难点在哪

难点一:高考志愿数量增加

老高考填报数量是9个志愿,54个专业,新高考是45个志愿,涉及270个专业。现在,要从2000所学校里面选择,这既需要成倍的时间,又增加了选择学校的难度。

新高考填报45个志愿,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:45个志愿到底多少用来“冲”、多少用来“稳”、多少用来“保底”?家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考虑、去选择、去筛选、去调整,还有可能出现差错。

难点二:填报时间紧

往年,高考成绩在23日出分,25日8:00志愿填报系统开放,28日下午5:00关闭系统。5天时间,9个志愿选择,家长们普遍觉得时间不够用。

一般来说,填报志愿前,需要进行分数换算、大学层次定位,初步筛选可填报范围,再按照“冲、稳、保”原则排列大学,最终筛选。

中间涉及专业排列、风险预判、低分高报等问题,往年志愿填报时间紧,更何况新高考填报志愿。数量成倍增加,不分文理科,不分一本二本,招生计划大幅变化,这些都导致填报难度直线上升。

难点三:一本二本批次合并

20_年开始,大学本科批次合并招生,如果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信息不了解,很有可能出现选错学校的情况。

1.对于一本的考生

比如20_年浙江首年新高考时就发生过一件事:一名646分的考生(全省排位5760名)被“同济大学浙江学院”录取,这是一所独立学院(老三本院校),而不是同济大学!很显然,该考生把这所独立学院当作同济大学误报了。20_年广东也发生了类似案例:一名632分的考生被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录取,这也是独立学院。

由此可见,新高考首年发生胡乱报情况的概率也会比正常年份高。

2.对于二本的考生

虽然现在不分一二本了,但是学校的实力摆在那,所以对于部分二本分数的考生需要寻找的是一些性价比高的学校。

3.文理不分科

往年,高考文理分开录取,招生计划和填报模式比较成熟,因此,志愿相对比较好填。但是新高考不分文理后,考生们将没有往年数据参考。往年,文科和理科填报志愿比例为3:7,如今,新高考下物理和历史组合比例为5:5,按照往年数据选择和填报,会存在定位不准。

4.院校志愿改为专业组

以往,高考填报9个院校志愿;现在,新高考填报45个不是院校志愿,而是院校专业组。那么,从院校志愿到院校专业组,对填报志愿有什么影响?以某大学为例:往年只需要填该大学,后面再填6个专业,最终这个学校只会形成一个分数线。在新高考专业组形式下,比如该校有5个专业组,每个专业组都可以作为一个单独志愿填报,最终学校会出来5个分数线。

怎么选学校

1、根据地域。二本以上分数的,建议优先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院校。未过二本线的,建议优先考虑省内院校。建议有实力或者有追求的朋友优先考虑、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南京、天津、杭州、武汉、成都、重庆和深圳等地的院校。

2、根据专业。好专业的重要程度,仅次于学校,对工科等对口性较强的专业,专业的重要性,可能胜过学校。

3、根据个人对自己兴趣爱好的认知情况。

4、根据招生目录。网上信息鱼龙混杂,有很多野鸡大学和网站,搜索网络信息时,注意甄别。合法办学的正规大学,在各省市的招生目录上都能找到。找不到的,要慎重了。

5、根据个人家庭经济情况。有些专业比如艺术类,有些院校比如中外合作办学的,收费特别高,家庭经济不太宽裕的朋友,尽量避免选择收费高的院校和专业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,邮箱:chfchen@163.com!

相关新闻

中国在线教育

周一至周日:9:00-21:00

2013-2022 中国在线教育, All Rights Reserved.

中国在线教育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