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考志愿填报、大学专业库、高考问答欢迎您!
高考志愿填报、大学专业库、高考问答

关注微信

联系电话

您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最新资讯 > 新高考选科

新高考选科对省份有什么影响

来源:网络

时间:2024-02-05

阅读数:

新高考选科对省份有什么影响

新高考选科对省份有什么影响_新高考选科组合

新高考“3+1+2”模式的基础上,试行成功之后,政策向西南等省市推进,近日教育部发文,自明年起,又有云南、山西、内蒙、河南、四川、陕西、青海、宁夏等8个省市加入“3+1+2”新高考模式。那么,新高考选科对省份有什么影响呢?

新高考选科对省份有什么影响

具体的省份和学校可能有自己的规定和要求,选科组合可能会有一定差异。所以在选择选科前,应当了解所在省份的具体政策和要求。

此外,新高考选科也可能对大学录取有一定的影响。不同学校和专业可能对选科组合和成绩有不同的要求,因此在选科时也要考虑与未来大学录取的匹配度。

综上所述,新高考选科对省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考试内容和要求上,不同省份可能存在差异。在选择选科时,要考虑所在省份的规定和要求,并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做出适合的选科组合。

新高考选科组合有哪些

综合类组合:包括语文、数学、外语、信息技术等。这是一种常见的选科组合,适合那些对多学科都有较好兴趣和能力的学生。

理工类组合:主科为数理化等理工科学科,选修科可以包括物理、化学、生物、信息技术等。适合对理工科感兴趣、擅长数学和实验科学的学生。

人文社科类组合:主科为历史、地理、政治等社科学科,选修科可以包括经济学、心理学、哲学、文学等。适合对社会科学、文化人文有较浓兴趣的学生。

艺术类组合:主科为美术、音乐、舞蹈等艺术类学科,选修科可以包括剧本写作、设计、表演等。适合有艺术天赋和兴趣的学生。

体育类组合:主科为体育类学科,选修科可以包括体育训练、健康与生活技能、社会体育等。适合对体育运动有兴趣和天赋的学生。

新高考选科哪个组合最佳

组合1:物理+化学+政治(98.93%)

这个选科组合的专业覆盖率最高,高达98.93%,这也就意味着它不能报考的专业非常少,除了必须选考历史的历史学、汉语言文学、法学下的民族学外,其他专业几乎都可以报考。

组合2:物理+化学+地理(98.7%)

这个选科组合和物化生情况很相似,由于没有选考政治,所以无法报考法学下的公安类,以及政治学、民族学、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专业。

组合3:物理+化学+生物(98.62%)

这个传统的纯理科组合可以说汇集了众多学霸,能够覆盖所有理工类和医学类专业,不过跟历史、政治相关的历史、法学、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数人文社科都无法报考。

新高考复读可以重新选科吗

新高考只是更改了选科模式,但是并没有规定复读不可以改科。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,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,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。

选科与高考填报大学、专业有紧密的联系,除非特殊原因否则建议不要随意更改选科,特别是复读的同学,在复读之间已经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原本选科的内容,突然更改选科很有可能会跟不上进度。

高考改革3+1+2怎么选科最好

(一)数学、物理、化学成绩好的学生

这类学生可以选择理科方案或者理科组合方案,即语数外+物理、化学、生物方案或者语数外+物理、化学、地理,语数外+物理、化学、政治方案。这个方案可以选择报考的高等院校是最多的,可以选择的专业门类和专业方向也是最多的,90%以上的院校和专业都可以报考。

(二)数学、历史、地理成绩好的学生

这类学生适合学文科,可以选择文科方案或者文科组合方案,即语数外+历史、地理+政治方案或者语数外+历史、地理、生物,语数外+历史、地理、化学方案。这个方案可以选择报考的院校包括绝大部分文科类性质专业,还可以选报一些文理兼招的专业,比较适合物理成绩不太好,但是记忆理解能力强的考生。

(三)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的学生

对于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的学生,选择理科和文科都可以,但是我更加建议选择理科,即语数外+物理、化学、生物方案或者语数外+物理、化学、地理,语数外+物理、化学、政治方案。相比于文科来说,理科这个方案可以选择的余地很大,今后高考时能够选择的专业很多,相当于给自己多个选择。

(四)严重偏科的学生

严重偏科的学生可以选择与自己成绩好的科目一致的方案,例如语数外+历史、地理、化学方案,语数外+物理、化学、政治方案等都可以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,邮箱:chfchen@163.com!

相关新闻

中国在线教育

周一至周日:9:00-21:00

2013-2022 中国在线教育, All Rights Reserved.

中国在线教育网